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

方偉達老師 2021年06月05日 撰 

#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

以前我在環保署,地球日很重要,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更重要。在九零年代的臺灣,我每年都要在環保署籌劃世界環境日的活動。
目前全球疫情居高不下。世界環境是變好,還是變壞?全球氣候變遷,問題都很大。我在想,世界環境日,總是,還要有所作為吧。
首先,談到保護,我們很少談到經濟貨幣。我想談一下,畢竟,我大學是念土地經濟行政。我很多著眼,都是基於效益。
我們觀察新冠肺炎的疫情,都是因為輕忽了對於經濟的影響,造成不可彌補的自由損失和經濟傷害。要向誰求償,因為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這是一種喪屍效應(Zombie effect),這是全人類的共業。因為,暴露於病毒之下,誰也沒有辦法躲過。
《地藏經》上講得清楚:「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不是只有行為,連想法,都可能是業(Karma)。
基督教也說,人類有原罪。 創世紀Gen 3:17-19 耶和華又對亞當說 :「你既聽從妻子的話 ,喫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地 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 ,你必終身勞苦, 纔能從地裡得喫的。地必 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喫田間的菜 蔬 。你必汗流滿面纔 得糊口 , 直到你歸了土 , 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 要歸於塵土。」
這都是共業吧,因為你是人類,你是亞當和夏娃的後裔。
我想,共業是一種人類面臨世界危機,最大的共同業因,有自招感,有他召感,且同存於共同受用之山河大地世界,人類受到依報之業的侵襲。無人能躲。
因為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人不死,人都會死。

#從環保觀察了

我是搞環保的,我觀察環境污染的問題,通常是因私人獲取私有財的過程中,產生對於不當公共財的挪用,造成外部性的存在。
如果從環境行為經濟學進行考量,我們發現環境行為和標準經濟理論之間的扞格。例如,標準經濟理論考慮均衡,從來都不重視環境污染的外部化問題。所有的污染,都是由全民所吸收,導致污染成本要讓全體國民的健康所承受。在經濟發展的時候,因為重視競爭,造成了生產者為了追求經濟的利潤,形成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的傾向。這些損失規避,形成環境成本的增加,例如造成公共財,如風景、空氣、水、公共設施的大眾損失,由全體國民承擔。這一種承擔,屬於經濟學上所說的外部化(externality)。
成本外部化指的經濟上的行為,有一部分的應享的利益,無法由自身享用,或是某些應負擔的成本,自身卻未負擔。污染成本的外部化,屬於外部的不經濟行為。外部化經濟產生社會成本。

#你污染大家了嗎

一般來說,污染者最高「願付價格」(willingness-to-pay),以及民眾對於環境污染可以接受的「最低報償要求」(willingness-to-accept)之間的差距甚大。因為環境造成污染之後,非點源(non-point source)的污染者已經逃之夭夭,但是點源(point source)污染者則不知所措,造成的污染卻由全民買單。生產者原先進行的承諾機制(commitment devices),無法達到要求,產生了參考架構的依賴與折現問題。
所以,我們要討論出產品生產的最佳點(optimum point),增加產品的售價,減少產品的總產量,以減少社會的損失。
這也是國家機器針對防疫進行對症下藥,而且疫苗的有效率和普及率要高,才能防範地球上的人類,遭到更為猛烈的撲擊。當然,我不是防疫專家,我只能對於污染提出我的看法。
我談一下污染當一座工廠生產時,若直接將廢氣排放到大氣之中,則此時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和全球暖化效應,需要社會額外負擔成本。社會邊際成本(social marginal cost)與個人邊際效益(private marginal benefit) 兩曲線所相交點所對應出的均衡點(equilibrium point),為市場價格及市場生產數量。

當工廠不用負擔空氣污染成本時,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生產出較多的產品,得到較大的利益。但是這種利益,卻是犧牲環境得來的有害生產,而環境污染的成本,卻是由整個社會來負擔,所以稱為污染成本(cost of pollution)外部化(externality)。
在這個例子當中,社會需額外負擔的生態破壞和空氣品質污染的損失,所以稱為外部成本。當外部化產生時,受益者為生產者,或是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可以用較低的價格獲得較多的數量,但是受害者則為整個社會大眾。
所以,我們要討論出最佳點(optimum point),在均衡的態勢之下,增加產品的售價,減少產品的總產量,以減少社會的環境損失。在此,所謂最大化產量,或是最大化價格,這是需要進行污染的估算的最適化(optimum)產量(quantity)和價格(price)。
包含棄置成本(disposal cost)也需要內部化,當作產品成本的一部分;不能用太低的市場價格,以及太高的市場生產數量來計算低廉的成本。
從環境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以減緩發展的「經濟與環境兼籌並顧」,降低污染排放量,反應污染者所造成外部成本,需要提供污染者適當的誘因,改善污染排放的製程。目前的經濟工具包括押金、碳稅、排放費、排放權交易許可,以及總量管制、環境保護補貼,以及環保標章等。

#我思考到社區防疫

社區防疫,真的需要進行相當程度的自我節制,因為人類需要更為自制,常洗手、噴酒精,戴口罩,這一切鬆懈不了。
因為,我們在防疫中,沒有共同的敵人;只有共同的病毒。
不是敵人,就是同志。
地球就是一舟,同舟共濟,讓人類度過難關。誰鬆懈了,因為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我們不能讓喪屍效應(Zombie effect)這一種共業,留到人類滅亡前的倖存。
也就是,尋找最深處的掩蔽,才是真正的王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這是我對於世界環境日的企盼。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