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課程同學參訪臺北市中山堂與新芳春茶行

中山堂黃國琴主任導覽
▲中山堂黃國琴主任導覽。(江懿德 攝)

方偉達老師今日(12/14)率師大環教所「永續生活規劃設計理論與實務」課程同學帶著考察古蹟建築與展覽實務的目的,參訪了臺北市中山堂與大稻埕新芳春茶行

中山堂為臺北市定古蹟,日治時期稱為「台北公會堂」;是臺灣第一個會展建築,承攬了臺北早期的展演與藝術活動,更串連了許多人的臺北記憶。目前中山堂正在舉辦「眾樂之堂—臺北市中山堂八十周年特展」,詳述了中山堂自1936年落成以來在文化、表演藝術以及歷史傳承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透過中山堂,我們看見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這裡發生,也看見了台灣藝文發展過程的縮影。
Continue reading “永續課程同學參訪臺北市中山堂與新芳春茶行”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一篇32年前的舊作

12439271_916958865078851_3449809941160735570_n
▲方偉達老師與張耀文教授於師大附中就讀時合影。

這是一篇32年前的舊作,翻出來,紙張都黃了。而且,我記得還投稿到報社,也登了。最近附中很紅,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是師大附中的校友,還是師大的副教授。反正,這些頭銜我都很珍惜,附中前一段時間,又上報了。看了幾段校友的論述,我有感而發,找了32年之前的文章,練一下打字,看了好笑,我以為我看到了「少年維特」,當時是18歲的我,可以寫;如果現在當副教授,還在寫這一種文字,那我大概是江郎才盡了。 Continue reading “一篇32年前的舊作”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談新書《節慶觀光與民俗》

12628466_888296371278434_1882142749085090620_o

年輕的時候,我應該是不喜歡待在學校教室的人吧。有朋友會覺得很奇怪,我不喜歡學校,那我在美國還待過三個學校?我想,那是不得已。我的想法可能受到林語堂很大的影響,他對學校的許多清規戒律非常反感,有時簡直深惡痛絕。但是林語堂喜歡自己在圖書館看書,他認為,沒有學校可以,但是沒有圖書館不行。我覺得林語堂是天才型的人物,在網際網路時代,教授幾乎是無書可教,因為網路幾乎涵蓋了許多知識。但是,我還是認為,學校不可廢,教授不可廢。不是因為我在學校教書。而是,教一些網路上學不到的東西,才是學校存在的價值。 Continue reading “談新書《節慶觀光與民俗》”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早安,理性之夢

美國學者海茲·裴傑斯(Heinz Pagels),維基百科上寫的是海茲·帕各斯,是我最喜歡的美國學者之一。他曾經寫過《理性之夢》(The Dream of Reason)。1999年牟中原教授(前國科會副主委)在天下文化出版本書的中文翻譯本時,訂名為《理性之夢:這世界屬於會作夢的人》,名稱不是很恰當,2016年2月5日第三版發行時,書名改為《理性之夢:科學與哲學的思辨》,我覺得恰如其名。

Continue reading “早安,理性之夢”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