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臺灣師範大學研究亮點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方偉達優聘教授兼所長是一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跨域的「斜槓學者」。他運用風水的原理,依據太極圖的格式,運用人工濕地水文進行順向和逆向迴轉的原理,進行人工濕地的營造,讓水流流速減緩,可以運用一點地方,就可以處理汙水。 Continue reading “方偉達的風水創作,點亮科技整合「斜槓學者」之路”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原文刊載於臺灣師範大學研究亮點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方偉達優聘教授兼所長是一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跨域的「斜槓學者」。他運用風水的原理,依據太極圖的格式,運用人工濕地水文進行順向和逆向迴轉的原理,進行人工濕地的營造,讓水流流速減緩,可以運用一點地方,就可以處理汙水。 Continue reading “方偉達的風水創作,點亮科技整合「斜槓學者」之路”
文章標題: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Norm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Literacy Scale
文章連結(DOI):https://doi.org/10.21820/23987073.2018.6.23
這幾天選舉鬧得揚揚沸沸,我們的車隊,和18位國際學者,行經高山深水,看到不同的選舉拜票模式。我感覺國際學者也沒有當年看到台灣選舉那麼的興奮。 當會議中主埸次的主持人葉欣誠老師、李鴻源老師、邱文彥老師,陸陸續續到達會場的時候, 我的心情也開始沉澱下來。 Continue reading “2018國際濕地大會側記”
清晨,在范欽慧的巧思運作之下,我們在清晨五點十五分出發,走過寧靜和雨露,我們聆聽范欽慧集音所帶來的大自然。當然,我也深深感到福山植物園深秋的寒意。雨露均霑,我的鞋子都濕了。在黑暗中,我不知道周圍的人是誰,我只聽到腳步聲,和福山植物園蛙鳴、蟲鳴和鳥鳴聲。在生態池前,獼猴團縮在角落中,小猴尋找母猴溫馨的氣味,小猴是幸福的。因為有母猴的照顧。 Continue reading “昨夜星辰昨夜風”
中文題目: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中國北京市都市及鄉村地區幼兒父母之抗PM2.5保護行為意向的預測
發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作者:Shumei Liu, Yi-Te Chiang, Chie-Chien Tseng*, Eric Ng, Gwo-Liang Yeh and Wei-Ta Fang*.
DOI:10.3390/ijerph15102215
講題:Integrating sound scienc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policy decisions into the wetland sciences
講者:Prof. Ben LePage
講座時間:2018/11/12 13:30-15:20
講座資訊:http://www.giee.ntnu.edu.tw/app/news.php?Sn=2130
攝影成果:https://yitechiang.blogspot.com/2018/11/integrating-sound-science-effective.html
方偉達老師 2018年09月08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最近學界瀰漫了一股焦慮的氣氛,是否要向人工智慧(AI)靠邊,學界引起很大的爭議。我的博士論文因為適用類神經網路做的,2007年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改制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向五百位碩博士生演講,就是講的是龐大生態調查的數據庫如何分析。上個月碰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王艷芬副校長,我還特別提到此事。人工智慧(AI)在自然科學界有其一席之地,但是在人文社會科學界,從人工智慧到大數據分析,引起的爭議波濤不斷。我認為,大數據分析是人工智慧最後提升人類欲望的一種想望,也是人類想要朝向一種無所不知的企圖。但是在計算數據不斷更新的這一刻,我看到的是文科人的焦慮。 Continue reading “文科人與技術人:當阿呆碰到阿宅?”
我經常會皺起眉頭,擔心孩子的手機成癮,我的孩子反駁我,他說:「爸爸,你是研究成癮。」
他們年紀太小,只有五歲和六歲,不瞭解,這個爸爸每天在電腦桌前打字,長時間和他們投入在遊戲中的樣子很像,是否也是「研究成癮?」 我們不可能研究成癮,研究很痛苦,談不上成癮。 所以,手機在我家,是嚴禁的;但是我無法說服他們,我每天為甚麼要在電腦桌前,坐那麼久。
2011年臺灣通過環境教育法,規定高中以下的學校教師和學生,每年接受四個小時的環境教育。但是由於國內的教育環境,受到升學主義主張的影響,不容易落實戶外教育。因此,當年由荒野保護協會等11個全國性民間團體組成的「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於2012年拜會立法委員,2012年12月由立法委員邱文彥、田秋堇等60名立委連署,希望整合部會資源,共同推動戶外教育政策。為了要瞭解臺灣學校推動戶外教育情況,教育部2013年又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針對國中小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進行戶外教育現況及需求調查,教育部於2014年6月26日召開記者會,並發布《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 以上是過去的歷史陳述,說明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環境教育」,教育部推動「戶外教育」的背景。那麼,為什麼要推動環境教育?如果環境教育希望「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這是一段動人的陳述。《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是要讓「學習走入真實的世界,可以延伸學校課程的認識與想像,發現學習的意義,體驗生命的感動,提升孩子品德、多元智能、身心健康、合群互助和環境美學的素養。」這也是一段動人的陳述。 Continue reading “我們是要培養低頭看手機的「羊」?還是要培養喜歡在戶外流浪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