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風

清晨,在范欽慧的巧思運作之下,我們在清晨五點十五分出發,走過寧靜和雨露,我們聆聽范欽慧集音所帶來的大自然。當然,我也深深感到福山植物園深秋的寒意。雨露均霑,我的鞋子都濕了。在黑暗中,我不知道周圍的人是誰,我只聽到腳步聲,和福山植物園蛙鳴、蟲鳴和鳥鳴聲。在生態池前,獼猴團縮在角落中,小猴尋找母猴溫馨的氣味,小猴是幸福的。因為有母猴的照顧。 Continue reading “昨夜星辰昨夜風”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Predict Protec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against PM2.5 in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from Urban and Rural Beijing, China


中文題目: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中國北京市都市及鄉村地區幼兒父母之抗PM2.5保護行為意向的預測
發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作者:Shumei Liu, Yi-Te Chiang, Chie-Chien Tseng*, Eric Ng, Gwo-Liang Yeh and Wei-Ta Fang*.
DOI10.3390/ijerph15102215

Continue read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Predict Protec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against PM2.5 in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from Urban and Rural Beijing, China”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環教所講座|Integrating sound scienc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policy decisions into the wetland sciences

講題:Integrating sound scienc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policy decisions into the wetland sciences
講者:Prof. Ben LePage
講座時間:2018/11/12 13:30-15:20
講座資訊:http://www.giee.ntnu.edu.tw/app/news.php?Sn=2130
攝影成果:https://yitechiang.blogspot.com/2018/11/integrating-sound-science-effective.html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文科人與技術人:當阿呆碰到阿宅?

方偉達老師 2018年09月08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最近學界瀰漫了一股焦慮的氣氛,是否要向人工智慧(AI)靠邊,學界引起很大的爭議。我的博士論文因為適用類神經網路做的,2007年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改制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向五百位碩博士生演講,就是講的是龐大生態調查的數據庫如何分析。上個月碰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王艷芬副校長,我還特別提到此事。人工智慧(AI)在自然科學界有其一席之地,但是在人文社會科學界,從人工智慧到大數據分析,引起的爭議波濤不斷。我認為,大數據分析是人工智慧最後提升人類欲望的一種想望,也是人類想要朝向一種無所不知的企圖。但是在計算數據不斷更新的這一刻,我看到的是文科人的焦慮。 Continue reading “文科人與技術人:當阿呆碰到阿宅?”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台灣的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發光,成長和茁壯

10014210_568083049966436_8638052478259731455_o下個月和宋國用(Goyun Silan)和營建署官員要到美國丹佛發表泰雅族的傳統生態智慧,我們一次就發表兩篇研討會論文。
我希望台灣的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發光,成長和茁壯。感謝Ben LePage多年來對於台灣政府和學界的支持。
下星期在台大,歡迎中國濕地保護協會與台灣濕地學會共聚一堂。
台大驚人的醉月湖、瑠公圳修復工程,將是大陸學者取經的對象。

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全世界。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從《思想與方法》到《科學革命的結構》

30876殷海光是我尊敬的學者,他在1964年出版的《思想與方法》,我比擬了《科學革命的結構》。1964年,台灣沒有甚麼研究方法的書,45歲的殷海光談到了維也納學圈(抱歉,殷海光翻成維也納學派,英文是The Vienna Circle (German: Wiener Kreis),我還是稱呼學圈比較恰當))的邏輯經驗論(logical empiricism),包含了「邏輯經驗論導釋」和「邏輯經驗論」的再認識,風靡一世。但是,1962年孔恩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其中顛覆了維也納學圈的邏輯經驗論,同時,也顛覆了波普爾的證偽主義(falsificationism),孔恩當年是40歲。我很好奇的是,台灣在1960年代,距離國際理論的時間差,差距有多少年呢?當然,殷海光這一本書,前後寫作跨距十年(1954-1964年),他的理論受限於當代的壓迫,受限於研究的時代侷限,並且當年台灣資訊封閉,似乎差距美國最新理論很多年。我們將當代一本一本的書,翻出來看,才知道時間差距甚大,理論銜接有時間差的問題。以中文書翻譯為例,1962年孔恩出版英文的《科學革命的結構》,1980年中國大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科學革命的結構》,翻譯得不是很好;但是,台灣要到1989年才由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幾位學者翻譯《科學革命的結構》,由遠流出版社出版。到了2017年的版本由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翻譯《科學革命的結構》(三版),不見學者錢永祥。此外,大陸和台灣翻譯譯本大不相同,台灣翻成典範,大陸翻成範式;台灣翻成常態科學,大陸翻成常規科學。

Continue reading “從《思想與方法》到《科學革命的結構》”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們是要培養低頭看手機的「羊」?還是要培養喜歡在戶外流浪的「狼」?

IMG_9316我經常會皺起眉頭,擔心孩子的手機成癮,我的孩子反駁我,他說:「爸爸,你是研究成癮。」

他們年紀太小,只有五歲和六歲,不瞭解,這個爸爸每天在電腦桌前打字,長時間和他們投入在遊戲中的樣子很像,是否也是「研究成癮?」 我們不可能研究成癮,研究很痛苦,談不上成癮。 所以,手機在我家,是嚴禁的;但是我無法說服他們,我每天為甚麼要在電腦桌前,坐那麼久。

2011年臺灣通過環境教育法,規定高中以下的學校教師和學生,每年接受四個小時的環境教育。但是由於國內的教育環境,受到升學主義主張的影響,不容易落實戶外教育。因此,當年由荒野保護協會等11個全國性民間團體組成的「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於2012年拜會立法委員,2012年12月由立法委員邱文彥、田秋堇等60名立委連署,希望整合部會資源,共同推動戶外教育政策。為了要瞭解臺灣學校推動戶外教育情況,教育部2013年又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針對國中小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進行戶外教育現況及需求調查,教育部於2014年6月26日召開記者會,並發布《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 以上是過去的歷史陳述,說明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環境教育」,教育部推動「戶外教育」的背景。那麼,為什麼要推動環境教育?如果環境教育希望「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這是一段動人的陳述。《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是要讓「學習走入真實的世界,可以延伸學校課程的認識與想像,發現學習的意義,體驗生命的感動,提升孩子品德、多元智能、身心健康、合群互助和環境美學的素養。」這也是一段動人的陳述。 Continue reading “我們是要培養低頭看手機的「羊」?還是要培養喜歡在戶外流浪的「狼」?”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講座資訊】永續教育課程教學/詹允文博士候選人

2017010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將於107/1/8(一),博士班專題討論時間(15:30-17:20)邀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詹允文博士候選人,在公館校區行政大樓409教室舉辦「永續教育課程教學」講座,主題為臺灣青少年環境爭議性議題討論教學研究。演講共兩部分:上半部為論文分享,下半部為爭議性議題討論教學演示Structured Academy Controversy (SAC),歡迎前來聆聽。

演講資訊
演講時間:107/1/8(一) 15:30-17:20
演講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行政大樓409教室
費用/報名資訊:免費/免報名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