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薩東亞中心第九屆濕地管理者訓練工作坊

方偉達老師  2017年4月25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8121202_1265259760248758_410317814156274010_o韓國順天市拉姆薩東亞中心舉辦的第九屆濕地管理者訓練工作坊,在四月二十四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於順天灣的國際濕地中心舉辦了為期五天的工作坊。在拉姆薩東亞中心,來自十六個亞洲國家,三十二位環境部或是相關濕地職掌管理階層官員聆聽了學者專家的報告,包括了拉姆薩東亞中心徐昇吾、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亞洲委員會方偉達、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EAAF)Spike Millington到現場演講,但是聯合國減災署(UNISDR)亞洲及太平洋辦公室Andrew McElroy因為無法蒞臨會場,以視訊和各國代表進行溝通。在五天的課程中,來自英國的濕地顧問Robert McInnes將指導各國代表進行濕地監測工作。 Continue reading “拉姆薩東亞中心第九屆濕地管理者訓練工作坊”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方偉達老師獲106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

專任助理 江懿德 2017年03月19日 整理撰寫

DSC_8810拷貝
▲方老師接受頒獎。(羅力 攝)

方偉達老師於本月(3)18日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林務局舉辦之「106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中獲得「106年林業與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農委會林聰賢主委在表揚大會中親自頒發獎座給予方老師及其他十四位來自政府機關、檢調單位、學校、研究單位、民間團體及社會企業等單位的受獎者,並表示「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育是跨領域的任務,需要全民在行動和價值觀上共同呼應,並呼籲各界一起合力落實世代正義及環境永續,讓每一個世代享有美麗的寶島。」林務局則進一步表示希望藉由這些獎項的頒發,給予辛苦奉獻的個人及團體鼓勵,更希望喚起國人珍惜自然環境的觀念,讓臺灣的林業及自然保育走得更穩健、更紮實。 Continue reading “方偉達老師獲106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濕地課程同學探訪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專任助理 江懿德 2017年03月14日 撰

DSC_9971
▲同學於治水園區內考察。(江懿德 攝)

本月(3)10日,方偉達老師教授之「濕地環境教育」課程5位修課同學前往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進行踏查;同學們在大湖公園捷運站集合出發,沿著大溝溪溪畔步道圓覺寺步道到達圓覺瀑布,沿途考察治水園區的調洪、疏洪及沉沙池等防洪工程、生態及棲地營造與環境教育解說媒材。除了實地探勘與探討濕地工程、防災與生態科學如何與環境教育相結合外,方老師也帶著大家享受了台北近郊舒適清閒的自然環境。雖然全程都飄著細細的小雨、也常常必須跨過泥濘與積水,大家還是有著愉快的心情與豐富的收穫。 Continue reading “濕地課程同學探訪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看《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方偉達老師  2017年3月4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6991652_1208166452624756_3635202776999376132_o從「人類主義」到「後人類主義」?

哈拉瑞是我喜歡的一個作者,最近2017年天下文化發行了他的2016年9月出版的《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中文版。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感覺到,我是不是看錯書了呀。哈拉瑞談到21世紀的人本主義(humanism),討論了「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化身為神」的21世紀主流人本思想。我剛看到了時候,產生了厭惡感,哈拉瑞甚麼時候變成了唯物主義的大腦科學者? 以上談的「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化身為神」,是一種人類高度仰賴科技,自我膨脹的一種說法。這些想法,和道家思惟很像,都是渴望靠著藥物和修練昇天,只是道家講求精氣神的修練方式,和唯物論的大腦科學主義者「置換器官、喝藥自嗨,運用科技」,所換取的「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化身為神」方式不同,但是其實最終的目的是相同的。其實,在理論我們並不陌生,在中國傳統來說,這種自私自利的利己思惟,已經流傳甚久。 Continue reading “我看《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第20屆拉姆薩濕地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議圓滿結束

本團隊合作夥伴 台灣濕地學會研究員 劉正祥 編譯

unnamed

台灣濕地學會方偉達秘書長參加2017年2月13日-17日在瑞士格蘭舉辦的第20屆拉姆薩濕地公約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議(簡稱SRTP20, 即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iew Panel.)。42位參加者包含SRTP成員,代表員從國際組織邀請而來,主要包含奧地利、捷克、丹麥、芬蘭和英國等國際專家學者與會。

Continue reading “第20屆拉姆薩濕地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議圓滿結束”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瑞士的最後一天

方偉達老師  2017年2月18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6804028_1194719977302737_2180982907396665196_o在瑞士的最後一天,天空依然陰沉,除了李利鋒博士帶我去了一趟日內瓦湖,遠望布朗峰,在雨天仍然可以看出灰灰茫茫的積雪,春天的瑞士真的不美,沒有秋季蕭瑟的那一股悸動。我看到湖畔的白天鵝帶著毛色尚未蛻變的雛天鵝,緩緩地向我游來,有一種看見野生動物的欣喜。在夏天的時候,人們會在日內瓦湖游泳,但是現在是春暖乍寒,氣溫隨時從零度翻到十度,有時晴天,有時陰雨,我感到這幾天在瑞士的日子,真的是乏善可陳。 Continue reading “瑞士的最後一天”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瑞士格朗(Gland)的民主程序辯論

方偉達老師 2017年2月16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6819359_1192493750858693_4486836588882135234_o在瑞士格朗(Gland),經過民主程序辯論,討論出來的九大優先議題,程序雖然冗長,但是過程精彩,每次分組討論之後的成果,都需要在下午七點之前,進行匯報。討論從上午九點開始,到中午一點,中間只休息一個小時,下午二點開會到晚上七點。最後,九大議題經過冗長的辯論之後,各分組主持人,都要寫成十頁的報告,大家幾乎都是逐條討論,用放大鏡看問題。和研討會中看到最後成果發表,是不同的。在這裡,討論是常態,看到的材料,都是大綱,我也看到濕地議題的真正民主。這一段時間,我也抽空和WWF Marco Lambertini、朴尚德、Ramsar Regional Center-East Asia徐昇吾主任,以及雷光春院長談了一下。出來一段時間了,到蘇黎世聯邦研究院和Anna Hersperger談了一下午,目前Hersperger執行歐盟一個五年200萬歐元(臺幣6000多萬)的計畫,她進行歐洲和美國城市永續發展的研究。看到老同學的卓越成就,總是讓我非常地開心。我在想忙碌中很難偷閒,在開學之前,總是比開學之後,更加地忙碌。 Continue reading “瑞士格朗(Gland)的民主程序辯論”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濕地金銀島》大家來尋寶

專任助理 江懿德 2017年1月26日 撰

batch_DSC_9529本團隊日前(1/24)於「師大小大師」冬令營「來去挑戰賽恩斯-初階」中,以「濕地金銀島」活動帶領這群國小1至3年級的小朋友們在寒假期間踏入師大分部人工濕地,完成小小自然探險家的挑戰。活動中以尋寶、描繪、拓印等不同方式啟發小朋友的五感體驗,實際認識濕地金銀島中豐富的生態資源寶藏。最後30多位小朋友都順利完成任務、取得濕地金銀島小小探險家認證,也留下了與大自然環境直接接觸的精彩體驗與美好回憶。 Continue reading “《濕地金銀島》大家來尋寶”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從不做的研究》

方偉達老師 2016年9月3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我從不做的研究,就是台灣閩南人的研究,臺灣外省人的研究,有人問我,為甚麼?我會沒好氣的說,自身的研究,有甚麼好研究?因為我有臺灣人和外省人的雙重基因。我做客家研究和原住民研究,可以上了SSCI和SCI期刊。我都是做和我沒有切身利益相關的研究。那比較有趣。 Continue reading “《我從不做的研究》”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看研究所教育

方偉達老師 2016年10月6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這一段時間,心情很悶,想到過去在美國唸研究所的日子。也翻了一下Cheers 2017年最佳研究所指南,我當然已經過了選研究所的時間,我也在美國度過了三個研究所的時光,最主要的,我要看一下台灣其他大學的研究所,是如何勵精圖治,也看看台灣知名教授的想法,主要也瞭解一下台大葉丙成教授的意見。葉教授有一種觀點很有趣,他說:「面對未來的考驗,我的理念是,不能把學生關在教室裡面」。我前幾天給大學部同學的貼文說:「教室是最後知識分享的場所,但是不是我們環境教育上課的主場地」。看看主流教授的想法,印證自己的觀點,有時候自己心理的感覺會好過一點。 Continue reading “我看研究所教育”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