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方偉達老師  2017年3月4日 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6991652_1208166452624756_3635202776999376132_o從「人類主義」到「後人類主義」?

哈拉瑞是我喜歡的一個作者,最近2017年天下文化發行了他的2016年9月出版的《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中文版。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感覺到,我是不是看錯書了呀。哈拉瑞談到21世紀的人本主義(humanism),討論了「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化身為神」的21世紀主流人本思想。我剛看到了時候,產生了厭惡感,哈拉瑞甚麼時候變成了唯物主義的大腦科學者? 以上談的「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化身為神」,是一種人類高度仰賴科技,自我膨脹的一種說法。這些想法,和道家思惟很像,都是渴望靠著藥物和修練昇天,只是道家講求精氣神的修練方式,和唯物論的大腦科學主義者「置換器官、喝藥自嗨,運用科技」,所換取的「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化身為神」方式不同,但是其實最終的目的是相同的。其實,在理論我們並不陌生,在中國傳統來說,這種自私自利的利己思惟,已經流傳甚久。 Continue reading “我看《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看殷海光的《思想與方法》

方偉達老師 2017年1月4日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5826239_1148437338597668_9123286237161108475_n水牛出版社出版殷海光再刷的《思想與方法》(2013),我覺得是寫論文必備的書,我從其中獲得了邏輯辯證的好處。尤其在東方人邏輯分析上,最弱的部分,殷先生在「導論部」將邏輯經驗論(Logical Empiricism)的內涵,說得很清楚,可以指導我們思辯。雖然,邏輯經驗論(Logical Empiricism) 還是有辯證上的弱點,也就是,看到的東西,都不一定可以說明是正確的;何況是沒有看到,沒有經驗的東西,如何證明「真」,如何證明「偽」呢?

所以,當「邏輯實徵論」受到挫敗的時候,殷先生的「邏輯經驗論」是可以進行闡釋的。但是,需要理解人在經驗事物的時候,所採用感官觀測來實證,這些感官看到的,是不是都是真實的呢?或是我們的經驗,是不是都帶有文化的偏頗?語言的謬誤呢?以及認識論的偏見呢? Continue reading “我看殷海光的《思想與方法》”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貪多,故記不得

方偉達老師 2017年1月3日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5823155_1147640088677393_372682267568194989_n年輕時,總覺得考試是一種壓力,一直在等待不用考試的那一種日子,後來,我發現當教授不用被考試,那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甚至連背書都不用背,感覺真好。我看了看,對於傳統要記憶、要背誦的教育,我感到十分的困惑,後來,我告訴學生,我的考試都是open book,學生可以看書考,但是,我出的題目暨難且活,沒有理解,或是上課不來聽,可能可以寫出來,會有基本分;但是,還是要有一點自己的見地,才能夠高分。這是一種不靠背,考理解的學習方式。

我在年輕的時候,背不出甚麼句子,記憶不好。我記得我看了12世紀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的語錄,到了現在還是不理解這一種記憶的道理。原文是說:…一學者,苦讀書不記,先生曰: 「只是貪多,故記不得。福州陳正之極魯鈍,每讀書,只讀五十字,必二三百遍,方熟。積習讀去,後來却無書不讀。」朱熹老呀,朱熹老,您老教了八百年的中國人,但是這一句話,我相信八百年後要好好的研究了。 Continue reading “貪多,故記不得”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不太愛讀書

方偉達老師 2016年11月8日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最近,我的學生對於地方感(sense of place)感到興趣,我建議他看段義孚(Yi-Fu Tuan)的書,一方面建議他看《戀地情結:對環境感知、態度與價值》(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撕裂的世界與自我:群體生活和個體意識》(Segmented Worlds and Self: Group Life and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逃避主義:從恐懼到創造》(Escapism)等。 Continue reading “我,不太愛讀書”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參加環境教育學會22年來有感

方偉達老師 2016年11月8日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環境教育學會成立於1993年,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1994年我進到環保署環境教育科,我就已經參加環境教育學會的工作了。那一年,王鑫老師當上了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第二年,王鑫當上了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1995年阿寶也到教育部服務,他問我,「小方,你要不要和我一樣,當學會的秘書? 」我說,好呀。就此和學會結緣。 Continue reading “參加環境教育學會22年來有感”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還沒有看到真正我想要看的書》

方偉達老師 2016年11月11日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5056407_1087647141343355_2779674033708277868_n

我喜歡和學生討論,尤其是和我不同背景的學生討論。因為我信仰「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大家都是人」的觀點,在人的世界中,立場不同,所以有人淪為好人和壞人。但是這些都是宣稱。由別人宣稱。

我看到兩本書《販賣懷疑的人》 (Merchants of Doubt)和《西方文明的崩潰》 (The Collap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這兩本書是哈佛大學科學史及地球科學教授娜歐蜜‧歐蕾斯柯斯(Naomi Oreskes)對於共和黨和右派產生攻擊時寫的書,我有興趣的觀點不是環境保護,而是她如何將《販賣懷疑的人》中的「保守派冥頑不靈愛財死硬份子說謊者共和黨+反共+臺灣+一群豬頭+像是豬頭一樣的隊友」寫成一本書,她書中描述的人物都是反對者,需要歐蕾斯柯斯教授把一些負面人物當箭靶,猛力攻擊。 Continue reading “《我還沒有看到真正我想要看的書》”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生命必須回頭才能理解》

方偉達老師 2016年11月15日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14947975_1092225257552210_6359788641965256112_n

今天剛走進幼兒園,王園長說他壓力好大,因為今天一天都是家長的觀課日。我笑一下:『應該是家長壓力很大吧』。果不其然,我一進教室就應驗了。竣竣班上的同學,我算是熟悉,因為我從小班到中班,每隔一年都會為他們講故事,每次小朋友都是笑到東倒西歪,要老師出面糾正。但是我仔細環顧了一圈,發覺小朋友們的面貌我都已經不認識了,上了大班,長相都不同了。 Continue reading “《生命必須回頭才能理解》”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我看《記憶的風景》

方偉達老師 2016年11月27日撰 原刊於方老師臉書

杜威.德拉伊斯瑪(Douwe Draaisma)所寫的:《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和他後來寫的《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也都是我喜歡的書。當初我沒有買《記憶的風景》,是因為網路上風評不夠好的關係,等到我看了這兩本書,才知道網路風評是胡說八道,我自己是很喜歡他的作品。 Continue reading “我看《記憶的風景》”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一篇32年前的舊作

12439271_916958865078851_3449809941160735570_n
▲方偉達老師與張耀文教授於師大附中就讀時合影。

這是一篇32年前的舊作,翻出來,紙張都黃了。而且,我記得還投稿到報社,也登了。最近附中很紅,有時候我都忘記自己是師大附中的校友,還是師大的副教授。反正,這些頭銜我都很珍惜,附中前一段時間,又上報了。看了幾段校友的論述,我有感而發,找了32年之前的文章,練一下打字,看了好笑,我以為我看到了「少年維特」,當時是18歲的我,可以寫;如果現在當副教授,還在寫這一種文字,那我大概是江郎才盡了。 Continue reading “一篇32年前的舊作”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

談新書《節慶觀光與民俗》

12628466_888296371278434_1882142749085090620_o

年輕的時候,我應該是不喜歡待在學校教室的人吧。有朋友會覺得很奇怪,我不喜歡學校,那我在美國還待過三個學校?我想,那是不得已。我的想法可能受到林語堂很大的影響,他對學校的許多清規戒律非常反感,有時簡直深惡痛絕。但是林語堂喜歡自己在圖書館看書,他認為,沒有學校可以,但是沒有圖書館不行。我覺得林語堂是天才型的人物,在網際網路時代,教授幾乎是無書可教,因為網路幾乎涵蓋了許多知識。但是,我還是認為,學校不可廢,教授不可廢。不是因為我在學校教書。而是,教一些網路上學不到的東西,才是學校存在的價值。 Continue reading “談新書《節慶觀光與民俗》”

FacebookGoogle+TwitterLine